牡丹习俗
我国是个民族众多的国家,各地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。如:种牡丹、赏牡丹、爱牡丹、画牡丹、绣牡丹、唱牡丹,另外还有宴花、雕花、结花、拜花,形成不同的牡丹文化习俗。其主要有:湖北恩施地区土家族人种牡丹、绣牡丹之俗,云南大理白族“赶山”观牡丹和牡丹木雕,西藏各种寺院中的壁画牡丹,北方满人旗袍上的牡丹,河南洛阳的插花俗,甘肃省夏回族的“花儿”唱牡丹,陇西浪山观牡丹(朝会)、牡丹命名、街头卖花俗,安徽巢湖银屏山的朝山拜神牡丹,以及菏泽、洛阳、北京、太原、彭县、上海、杭州、铜陵的牡丹花会和牡丹笔会。
洛阳人爱牡丹,从古至今都如此。……欧阳修在他著的《洛阳牡丹记·风俗记》中作了更为详尽的叙述:“洛阳之俗,大抵好花,春时,城中无贵*皆插花,虽负担者亦然。花开时,士庶竟为遨游。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,张幄幕,笙歌之声相闻。”鄞江周氏著的《洛阳牡丹记》中也有记载:“姚黄……故洛人贵之,号为花王。城中每岁不过开三数朵,都人士女,必倾城往观,乡人扶老携幼,不远千里,其为时所贵重如此。”
如今,牡丹被定为洛阳市花,大街小巷、机关、学校、公园、厂矿、寺院以及郊县四乡,皆植牡丹,花开时节,登上飞机,从天上俯瞰,全城真谓花的海洋了。
花会期间城中张灯结彩,沿街门面,粉饰一新,城中的男女老少也都穿上最新的衣裳,尤其是姑娘们,打扮得花枝招展,如同过年。
洛阳人不仅爱花、种花,还十分好客。每年‵花会,中外宾客达二百多万人次。
菏泽人爱牡丹不亚于洛阳人,牡丹在这里的历史不算太长,初始于明代,盛于清代,有四五百年的历史。《菏泽县志》记载:“牡丹、芍药各百余种,土人植之,动辄数十百亩,利厚于五谷。每当仲花,出城迤东,连阡接陌,艳若蒸霞。”先前菏泽的牡丹是以药用为主,后来,这里的牡丹得到了发展,并培育出许多观赏品种。
菏泽人也善种牡丹,农家村前院后尽植,少者几亩,多者百亩,花开时,一望无际,如丹海、香洲,使观者惊讶之余而欣喜若狂。因此,菏泽人习惯把“谷雨”节称为花节。每当谷雨时节,牡丹盛开,至时男女老少纷纷前往观花已成习俗,延续至今。
菏泽人爱写牡丹、画牡丹、摄牡丹,他们将最美的一瞬间记录下来,这里的人在茶饭后讲到最多的是牡丹:牡丹故事、牡丹品种、牡丹栽培管理、牡丹销售及国内外市场行情等等。牡丹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,生命的一部分了。
菏泽每年的国际牡丹花会,都吸引数百万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,游览,以为菏泽一大盛事。
彭县,古称“天彭”,栽种牡丹的历史较悠久,始于唐,盛于南宋。陆游《天彭牡丹谱》中载:天彭号称小西京,以其俗好花,有京洛遗风。自太守而下,往往即花盛处,张饮帘幕,车马歌声相属。
彭县已将牡丹定为“县花”,于1986年举办了首届牡丹花会。此地赏牡丹主要有两处,人们先在早开的“天彭牡丹园”内欣赏,待此处牡丹将败花时,丹景山中的牡丹又已盛开,此处牡丹为该县最大的牡丹观赏地。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成千上万,人流充塞山道,他们如醉如痴,许多干脆住在山上,饱览个够。
铜陵、宁国人尤好牡丹,以产药用牡丹为主。栽培历史大约始于明永乐年间。《铜陵县志》有“仙牡丹”记载:“长山石窦中有白牡丹一株,高尺余,花开二三枝,素三艳绝丽。”同治年间修订的《宁国县志》中记载:“牡丹50余种,见花谱宁国所产甚多。旧府志以黄白为贵,近白甚多,以正赤为最佳。”
如今铜陵、宁国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,1988年铜陵市将牡丹定为市花,并连续举办了多届牡丹花会,其盛况不言而喻。宁国属丘陵山区,山间农户多植牡丹(重瓣牡丹),或种路边,或种于河旁,或种于菜地篱笆下,或种于山间新开的土地上,并喜欢将牡丹插在瓶子瓶中观赏。姑娘喜欢将牡丹插在头上。
凡是到过甘肃的人,都会被那里乡村院落高大的紫斑牡丹所吸引。
清末编纂的《甘肃新通志》载:牡丹在甘肃“各州府都有,惟兰州较盛,五色俱备。”现在的甘肃牡丹以陇西、临夏、临洮等地为最盛。牡丹在这里被视为“富贵、吉祥”之物,含有“兴隆、发家”之意,故千余年来备受珍爱。据考,这一带的牡丹作为药用至少始于东汉。而作观赏栽培也至少始于金朝,从当地出土的金大定15年进义校尉吉王墓内,就已有许多清湛的牡丹砖雕图案,可见800年前牡丹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。
在陇西,还有给牡丹新品种“定名”的习俗,系每当花开时节,此地“老花友”,走村串巷,四处游览。若谁家出了花色奇特的品种,都要邀请这些“老花友”和当地骚人墨客到家,在花前设置茶桌,让众客品茗赏花,酝酿花名。
江浙一带的人们也十分喜欢牡丹,每年春游之季,观赏牡丹便是其中一个内容。
上海龙华寺栽种的大牡丹始于清代,建国年在上海市植物园辟牡丹园,为当地人提供了一个观赏牡丹的去处。花开时节,在此常举办“牡丹书画会”、“牡丹诗会”等等。
杭州人春游西湖时,必定要去西湖花港公园的牡丹亭去观赏牡丹,此园为江南牡丹专类园中设计最佳者,一亭、一石、一花、一草都配置得恰到好处,更突出牡丹花的姿艳容丽,增添欣赏牡丹的画意佳趣。故来此写生作画的人尤多。
江苏盐城市便仓镇“枯枝牡丹园”名闻四方。每当谷雨过后,园内牡丹开放,四乡乡亲纷纷前来观花,小镇盛况空前,游客如云,大有“一城之人皆若狂”的景象。千里迢迢专程来赏花的游客,有赏花寻根者,有赏花缅怀卞氏先人英德者,更有寻奇探趣者。
江西景德镇人栽种牡丹,据说始于明清,现在以盆栽牡丹为主,春季在各公园展出。牡丹瓷都人们的心目中,居有崇高的位置。明清以来,景德镇瓷器闻名天下,无论是进贡朝廷的御器,还是民用的常用品,多以牡丹绘其上,以示富贵、吉祥。官宦百姓皆爱,将绘有雍容华贵牡丹的花瓶、花盘、花缸,置于室内、案头。
北京人非常喜欢牡丹。其种牡丹、观牡丹的历史始于明代,清朝末年达到了高潮。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仁寿殿建“园花台”(牡丹台)以示国花牡丹之尊贵,有“清末牡丹冠京华”之说。
北京人虽没有举办大型的牡丹花会,可在夏初春末,人们却陶醉在牡丹的之中。那故宫中的御花园,天坛的南北廓,颐和园仁寿殿国花台,中山公园、景山公园、崇效寺、植物园牡丹以及钓鱼台、中南海等处的牡丹,千姿百态,色彩艳丽,竞相开放,吸引着中外宾客。每日游客如流,成千上万,真可谓“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”
西藏人称牡丹为“边也梅朵”,意为吉祥如意。由此可见西藏人民喜爱牡丹的心情。在拉萨的罗布林卡(人民公园)、宾馆、医院内均栽有牡丹。其实,西藏的林芝、木兰等地的山中,早就生长着一种金黄色的大花野生黄牡丹。当地人将其从山上挖回来栽培,成为一种观赏型牡丹。在众多的藏族建筑上都有牡丹花的图案,尤其是各寺院中那牡丹壁画,其造型生动,色彩逼真,绘制精美,堪称藏地一绝。
-
02-24
넷 古都春意浓
- 02-24
- 02-24
- 02-24
- 02-24
- 02-24
- 02-24
- 02-24